English

“龙种”缘何成“跳蚤”

1998-06-15 来源:光明日报 奚旭初 我有话说

据报载某省一家大型国有企业,投资11亿元进行技术改造,然而数年过去,当初的巨额投入至今未能产出效益,而且因为大量技改资金沉淀为闲置设备,导致企业债台高筑,陷入了借钱还债、亏损日增的恶性循环,在半年多时间内,亏损就达几亿元,成为全国国有企业的亏损大户。

这件事情,耐人寻味,发人深省。就事论事,此事似乎只是发生在一个企业,然而举一反三,我们就能发现,这种现象在相当一些地方都存在。某地曾对一批亏损企业进行调查,结果表明,技改项目不能按时完成,无法顺利投产、实现效益,致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,正是造成持续亏损的一个重要因素。也正因为“改而无效”有着某种“普遍性”,才尤须引起我们的重视。

对企业原有的技术装备、工艺流程乃至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,注入新的技术要素,增加新的技术含量,使老设备、老流程、老系统升级换代,乃是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。许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,焕发了生机活力,获得了巨大效益,但同样是技术改造,在另外一些企业却未能如愿以偿,甚至适得其反,本应是新的增长点最后变成了新亏损点。

“龙种”之所以异化成“跳蚤”,原因自然也多种多样。比如有的企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,仍按从前的节奏慢慢吞吞搞技改,工程旷日持久,拖拖拉拉好不容易竣工了,市场机遇却已失之交臂。又比如有的技改项目本身搞得不错,但配套措施未能同步跟上,遂使整个工程功亏一篑。再比如生产系统经过技术改造脱胎换骨了,但管理体制仍是因循守旧,于是穿了新鞋走的还是老路子,技术改造烧成了“夹生饭”。除了这些原因,还有一种情况则更不容忽视,这就是技改项目根本未经周密祥实的论证,只凭经营者脑袋一拍就立项上马,如此决策,结果会是如何,恐怕也就不言而喻了。

技术改造是龙种。谁也不会因为技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怀疑、否定技改本身。然而也正因如此,我们才必须按科学规律来规范技改,用市场经济观念来驾驭技改,从科学论证、科学决策到科学施工……严格把好每一个关口,将“异化”消除在任何一个环节的萌芽状态,从而保持技改真正成为企业腾飞的跳板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